
梁曉聲教高中生“寫作文” 好作品從哪來?
- 高中生作文
- 2024-07-04 07:27:43
m6手机网页版登录梁曉聲認為,知、識、智、慧是由淺入深的四個不同層次的認知結果。獲得智慧有三個前提:一是要有“多面”的知識,也就是説,知識結構不能單一,如果一個理科生,除了書本知識,其他什麼都不懂,沒有生活常識,那麼他只能是個“科技紙板人”,很難有“智慧”。
二是要多讀書。人有兩個故鄉,地理的故鄉和精神的故鄉,精神的故鄉就是書籍。電腦、手機不能代替書籍成為精神故鄉,因為從電腦和手機裏可以得到“知”,或者“識”,但卻很難獲得“智”和“慧”。智慧是需要書籍的浸潤才能産生的。
三是要有思考的習慣。學知識不能只靠記和背,更不能只記住考試的內容。作文是最利於培養想像力和思考習慣的。
梁曉聲在黑板上寫下一個“情”字,讓學生用這個字組詞,一名學生回答“情緒、情操、情懷”。梁曉聲讚賞地説,答出這三個詞説明你的視野是開闊的,但是現在很多學生寫作文卻只能寫出“情緒、情調”甚至連“情節”都沒有。人還是應該有情懷的,不要變成感情上的扁平人。
那麼怎樣的寫作才能避免成為“扁平人”?梁曉聲説:“我認為小學作文應該是興趣寫作,想寫什麼就寫什麼,寫什麼快樂就寫什麼;初中生應該是感情寫作,文中應該有好惡;高中生的作文則應該有思想含金量,有價值觀、有批判立場、有作品意識。不要覺得這個要求對高中生來説太高了,歌德在16歲就寫了《少年維特之煩惱》,很多作家在你們這樣的年紀已經嶄露頭角。”
梁曉聲教高中生“寫作文” 好作品從哪來?由米乐|米乐·M6(China)官方网站高中生作文栏目发布,感谢您对米乐|米乐·M6(China)官方网站的认可,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,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,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“梁曉聲教高中生“寫作文” 好作品從哪來?”
